找到相关内容12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色质、自已依报及生佛依正俱名为外者,得非失旨乖文乎!又若专据《止观》拣境之文,不求其旨者,何必依报色阴是外,则三阴(受、想、行阴)之心亦应属外,诸有智者一(应)为思之⒇(卐续藏100·506上下)。 ...的理解,是就色心二分或内外二分上入手,故而以此来理解山外心之涵义。对知礼的色心内外二分,智圆评之为「失旨乖文」,且进而批评知礼的观点,不单视五阴之色阴为外,甚至可以推出连受阴、想阴、行阴等三阴皆应属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

    正道,保证始终不退罢了。还有,《般若波罗蜜·不退品》中说,须菩提问:世尊,菩萨退转退的是什么呢?是色阴退,还是受、想、行、识退?佛答:都不是。又问:那么,是五阴之外的退?佛答:也不是。须菩提问:若都不...法华经》毕竟空,设有退转,究竟皆当作佛。③佛说退者,意欲令菩萨当得直道,始终无退。如《般若波罗蜜·不退品》④中说。又,须菩提言:世尊,菩萨退为以何法退?色阴退也,受、想、行、识退也?佛言:不也。离五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1.html
  • 从《罗怙罗经》来看佛法的教学

    色阴。随诸所有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,彼一切总说受、想、行、识阴。是名为阴。  云何为受阴?  若色是有漏,是取;若彼色过去、未来、现在,生贪欲、瞋恚、愚痴,及余种种上烦恼心法。受、想、行、识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547811.html
  • 五蕴无我说

    丑;若远、若近;彼一切总说色阴”—阴即蕴的异译。然而对于初学者或尚徘徊于佛教门外及其他宗教学者,该如何向其说明“无我”及令接纳“无我”作为实践上的原则而迈向解脱之道呢?这样便得对构成所谓“众生”的五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750966.html
  • 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

     色中识住,即识住于色阴中,攀缘于色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增广。   受中识住,郎识住于受阴中,攀缘于受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增广。   想中识住,郎识住于想阴中,攀缘于想,贪喜、润泽。生长、培广。 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4465875.html
  • 十六特胜——南怀瑾老师

    以前一样,那就不是修行。   一直到这里,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工夫,在地水火风的色阴,和受阴境界里头作工夫。可是你要注意一点,在这个用功过程,今天晚上我们讲得很顺利,听起来很容易,事实上修行有很多的魔(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186985.html
  • 楞严经中五阴十魔

    这样十种色阴魔现的境界,都因色阴用心交战,互为胜负的原故。所以一切众生昏迷无知,如遇色阴种种的境界,说是登圣。乃真大妄语的过成,必定堕落无间地狱的。 (一)受阴成魔(悲心过分) 因为功用过抑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楞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14213406.html
  • 生命、寿命与慧命

    :“五分法身,谓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此五者,皆以超出五阴故。戒超色阴,定超受阴,慧超想阴,解脱超行阴,解脱知见超识阴”。二乘圣人因修戒定慧三无漏学,成就五分法身,故以五分法身为慧命。   若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生命|慧命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042619789.html
  •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理

    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?不满足即有所求,求而不得,岂不苦恼?  八、五阴炽盛苦:五阴即是五蕴,五阴集聚成身,如火炽然,前七苦皆由此而生。色阴炽盛,四大不调,而有疾病之苦,受阴炽盛,领纳分别,使诸转本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239383.html
  • 般若学对西晋玄学的影响

    注意的话,那么大品《放光般若》的译出,则通过“色”与“空”不异的说法,使佛教这一宇宙论特点鲜明化了。  “何谓五阴?色阴、痛阴、想阴、行阴、识阴。五阴则是空,空则是五阴……以字故名为空,以字故名为五阴,...

    王晓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5942253.html